品牌符号玩到极致的亨氏番茄
- 11-21
- 11-21
- 11-17
- 11-07
- 11-07
- 11-07
- 11-04
- 10-31
- 10-10
- 10-10
- 10-09
- 10-09
你以为亨氏只是个卖番茄酱的?那你可小看它了。从让全球网友集体画番茄酱,到把慢出酱的缺点变成品牌哲学,这家百年老店用创意告诉你:什么叫“四两拨千斤”的营销高手。

一、把LOGO刻进人类集体记忆
2021年,亨氏发起“画番茄酱”活动。结果令人震惊:无论来自哪个国家,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画出了亨氏经典的玻璃瓶、椭圆标签和拱形瓶口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,实则是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收割——当品牌符号成为品类的通用语言,你就赢了。
更绝的是2022年的续集:让AI生成番茄酱图片。输入“奶牛巴士”“油炸城堡”等荒诞词汇,AI生成的图片里总会出现亨氏包装。这波操作完成了从现实世界到数字空间的品牌霸权认证,构建起无懈可击的认知闭环。
二、让用户成为创意的共谋者
疫情期间,亨氏推出570块全红色拼图,被戏称“史上最慢拼图”。这种自黑式营销反而激发网友挑战欲,让产品色号成为社交货币。
当《死侍与金刚狼》上映时,亨氏发现主角红黄战衣与自家番茄酱、芥末酱瓶身撞色。他们直接“劫持”电影海报,在纽约等地投放改装版户外广告。更妙的是,粉丝自发Cosplay成亨氏瓶身与英雄角色同框,让品牌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流行文化现场。
三、把缺点包装成奢侈哲学
亨氏番茄酱流出慢本是用户体验痛点,却被转化为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品质宣言。2019年推出“完美倾倒瓶”,用科学角度解决流出问题;2022年联合摄影师打造“慢,更慢,最慢”系列海报,将缓慢流动的酱汁拍成视觉盛宴。
2024年的《等待》系列广告更是精准捕捉生活场景:餐桌前的人们眼巴巴看着美食,只因在等亨氏番茄酱。一句“美食面前能让人甘心等待的,只能是亨氏番茄酱”,把等待变成对品质的仪式感致敬。
四、本土化创意的神来之笔
在中国春节,亨氏瞄准歇业小店的卷帘门,用老板口吻写下:“回家过年啦!我家的糖醋排骨配方告诉你,用亨氏就行!”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,让西式调味料成功潜入中国家常菜谱。
更绝的是电梯广告改造:把番茄酱小包装串成喜糖挂在电梯里,海报换成“囍”字。当乘客取走这份特别的伴手礼,品牌“分享喜悦”的理念已不言而喻。
从潜意识占领到文化入侵,从缺点营销到场景再造,亨氏的创意宇宙始终围绕同一个核心:让每个接触点都成为品牌宣言。当别的品牌还在苦苦追寻爆款公式时,亨氏早已悟透——真正的顶级营销,是让产品本身成为创意的容器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