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危机公关中,创始人应该如何面对

首页    浩洋动态    行业观察    品牌营销    品牌危机公关中,创始人应该如何面对
2025-09-15

大家都在看 RECENTLY UPDATED

热门导航 POPULAR TAGS

活动策划
美陈设计
展会设计搭建
品牌策划
宣传片拍摄
会务服务
商务礼品定制

行业案例 CLASSIC CASE

中国中车
山河智能
碧桂园
中国金茂
贵州珍酒
中建信和

在品牌遭遇舆情危机时,创始人的角色与行为方式往往成为决定危机走向的关键因素。近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高调宣布起诉罗永浩一事,再次将“创始人该如何面对危机”这一议题推至舆论中心。

 

一、认知重构:从“捍卫者”到“价值守护者”

创始人需要完成的第一个转变是认知层面的升级。当品牌遭遇危机时,创始人往往本能地进入“捍卫模式”,将批评视为对个人心血的攻击。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情绪化反应,反而放大危机。

真正成熟的创始人应当将自身定位为“品牌价值守护者”而非“品牌捍卫者”。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:捍卫者聚焦于反驳批评、证明自己正确;而价值守护者则关注如何通过危机事件传递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。

以西贝事件为例,若将重点从“反驳罗永浩”转向“展示西贝对食材品质的坚持”,通过开放厨房、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方式,反而能借势传递“安全、透明、高品质”的品牌价值观。

 

二、建立决策缓冲机制:情绪与行动的隔离带

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在受到批评时会产生自然的防御反应,这种反应会干扰理性判断。因此,建立 institutionalized(制度化)的决策缓冲机制至关重要。

建议实施“24小时冷静期”原则​:任何危机回应都应当经过至少24小时的冷静期。在这段时间内,由专业公关团队进行舆情评估、策略制定,而非由创始人立即做出情绪化反应。

同时,可建立“危机应对小组”机制,明确创始人在危机中的决策权限和流程,确保任何对外发声都经过多重审核和风险评估。

 

三、超越二元对立:从对抗到共情转换

传统危机公关思维往往陷入“对抗”模式——要么坚决反击,要么完全沉默。然而,当代品牌危机处理需要更多元化的应对策略。

共情式回应往往比对抗式回应更有效。尝试理解批评者的立场和关注点,承认消费者的合理担忧,甚至将批评者转化为品牌改进的参与者,这种开放姿态往往能化解敌意,赢得舆论理解。

桃李面包的案例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:通过自嘲和幽默化解危机,而非强硬对抗,最终实现了舆论反转。

 

四、创始人IP的战略定位:人格化而非个人化

在注意力经济时代,创始人IP是品牌宝贵资产,但需要明确区分“人格化”与“个人化”的界限。

人格化是指通过创始人传递品牌价值观和文化,建立情感连接;而个人化则是将创始人个人情绪、喜好与品牌完全绑定。前者增加品牌吸引力,后者则放大品牌风险。利用个人影响力建立沟通渠道,但不将其作为品牌核心依赖,始终保持企业负责人的专业定位。

 

五、系统性构建:从应急反应到危机预防

最高明的危机公关是避免危机发生。创始人应该推动建立系统的危机预防机制,包括:

​1、定期舆情风险评估​:识别潜在危机点,提前准备应对预案

2、​媒体关系管理​:建立稳定的媒体沟通渠道,避免临时抱佛脚

​3、内部培训体系​:确保整个组织,尤其是高管团队具备基本的危机应对能力

​4、消费者沟通机制​:建立顺畅的消费者反馈渠道,将小抱怨化解在萌芽状态

 

创始人面对品牌危机时,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功课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,让专业团队和专业流程发挥作用。最强的品牌往往不是那些从未遭遇危机的品牌,而是那些能够化危机为转机,甚至将批评转化为改进动力的品牌。在这个意义上,创始人面对危机的态度和能力,最终决定了品牌的高度和韧性。理性不是冷漠,克制不是软弱,而是更深层次的品牌自信和管理智慧。

  • 回到顶部
  • 18674394669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