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策划避坑指南:5 大方法让活动效果翻倍
- 04-29
- 04-29
- 04-29
- 04-29
- 04-28
- 04-27
- 04-27
- 04-24
- 04-24
- 04-24
- 04-24
- 04-22
不少老板在选择策划公司时,常常担心碰到两类人:一类是满口“声光电沉浸式”这类概念,却缺乏实际落地能力的概念党;另一类则是只会罗列Excel表格,缺乏创意与灵活性的工具人。实际上,举办活动如同炒菜,掌握好火候与食材搭配才是关键所在。去年,为某母婴品牌策划亲子活动时,运用以下五个方法,不仅使现场转化率提升了40%,后续三个月的复购率也持续上升。
一、精准把握买单人群需求
别被甲方“要高端大气”这类模糊要求带偏方向。比如给社区超市做周年庆,老板提出要“媲美奢侈品大秀”,但经过调研发现,大妈们最期待的其实是鸡蛋打折券。真正有效的需求调研,要问这三个问题:
1、参与者最可能发朋友圈晒什么:例如在亲子活动中,拍照墙的吸引力比节目表演高10倍。
2、哪个环节能让客户主动掏手机扫码:试吃区放置二维码,其转化率比舞台区高6倍。
3、活动结束后三天,别人还能记住什么:某书店活动让读者带走定制书签,两个月后仍有顾客在社交平台晒图。
二、策划案制定需稳扎稳打
见过一个令人惋惜的案例,某商场花费20万搭建的星空顶,却因当天消防检查不通过而全部拆除。靠谱的策划案应像搭积木一样有序进行:
1.确定关键基础条件:首先明确那些绝对不能改动的“地基”要素,如政府批文、消防通道等。
2.合理分配预算:将预算划分为三块:60%用于保底刚需,如场地、安保及基础搭建;30%用于效果加成,例如互动装置;10%作为应急资金,比如突然下雨时购买200把伞。
3.突出重要信息:把重要事项印在红色纸上。例如某公司将电源点位表印成红色,在搭建过程中,大家都格外重视,不敢马虎。
三、让每分钱都花得有价值
举办活动最怕资金投入后没有成效。这里有两个能迅速省钱的实用技巧:
人流计算器:签到区面积=预计人数÷3(每人占地0.3平米)。某市集依据这个公式调整后,排队时间缩短了40分钟。
物料复用技巧:将易拉宝改为磁吸拼接式,下次活动只需更改文字就能再次使用。
关注细节增值:比如安排专业签到员,他们能引导客户在合适的人形立牌位置拍照。
四、为每个环节设置应急预案
去年双十一,某商场活动通过提前做好以下准备,将突发状况控制在了3起:
时间缓冲策略:在主环节之间设置15分钟的“缓冲带”,比如抽奖结束后安排自由拍照时间。
救场物资准备:准备一个包含5类物品的救场百宝箱,即备用充电宝、医药包、针线盒、空白KT板(可临时改成指示牌)、现金零钱包。
清晰的对接方案:为每个供应商预留三个联系人,分别是老板、现场对接人以及24小时紧急联系人。某次搭建延迟,正是通过联系到供应商老板娘才得以解决。
五、活动结束后的持续跟进至关重要
见过最明智的甲方,在活动结束当天就完成了三件事:
1.照片分类处理:将现场照片分类打包,嘉宾照片在2小时内私发给本人,带有品牌logo的媒体照片当天发至相关群聊。
2.收集改进素材:收集工作人员手机里的“丑照”,比如家长弯腰系鞋带的瞬间,整理成服务优化清单。
3.撰写总结报告:准备两份总结报告,一份是给老板看的炫酷长图报告,包含数据对比和活动大场面照片;另一份是给执行团队的错题集,附上下次改进所需预算。
给老板们的真心话:与其听策划公司夸夸其谈,不如让他们打开电脑展示实际内容:
-有没有往期活动的“错题本”,记录经验教训?
-执行手册里是否细致标注了最近的厕所位置,体现对细节的关注?
-应急预案是否具体到“如果主持人拉肚子谁来顶替”这样的程度?
好的活动方案并非靠华丽言辞,而是要经得起实际检验。